“走出每一个舒适区”
“年轻就要勇于去迎接各种挑战”是半导体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徐彦的座右铭。博士一年级,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顶级期刊TCAS-I发表论文;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集创赛等专业赛事的国家级奖项;作为校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组织“伙伴共进”计划等多项校园文化活动。“石以砥焉,化钝为利”,他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勇于突破和自我超越的故事。
半导体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徐彦。
对于入学不久的新博士生来说,选择研究方向是一件必须认真考虑和反复斟酌的大事。课题的难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的难易。解决芯片同态加密技术的“卡脖子”难题,不仅具有保护信息安全、加速数据传输的实际意义,更具有推动技术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意义。
然而,也正是由于算法晦涩难懂、设计流程复杂,隐私计算智能安全芯片在国内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徐彦深知志存高远、攻坚克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于是在心里毫不犹豫的做出了选择:“就是它了!”此后,徐彦围绕着隐私计算智能安全芯片开展课题研究。
实验室中的徐彦。
课题研究之外,徐彦还积极参加各种专业相关的科技竞赛,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参与2024年的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伊始,徐彦与团队通过查阅文献与推演设计,从而针对赛题初步确定了两种硬件设计架构。
在徐彦举棋不定,无法决定最终硬件设计方案时,他的导师张吉良教授以丰富的科研经验给予了关键性的指导:“虽然CrossBar结构的总传输带宽更高,但是容易出现数据堵塞,进而争用总线产生误码,我不建议采用。而动态共享缓存架构虽然调度更复杂,但是数据传输准确性高,实用性更强。”
得到导师的指点后,徐彦选择了共享缓存架构,成功实现了16路高并行数据传输,并额外增加了内存回收和数据校验等多种功能,单端口传输带宽更是高达3.93Gbps。最终,徐彦和团队制造出了一个远超出赛题要求的产品样机,顺利获得了华中赛区一等奖并晋级全国总决赛。
徐彦与队友参加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
他感慨道:“在设计这个内存管理加速器样机的过程中,我们克服了存储空间碎片化、吞吐量难以提升和数据传输乱码等技术难题,为高性能交换机提供了一个设计模板,具有进一步产业化并创造商业价值的潜力。”
从科研创新到学习生活,徐彦不断走出每一个舒适区,在实践中挑战自己、服务他人。学习科研之余,作为校研会主席团成员的徐彦,积极参与组织了校院两级各种文娱活动和科技讲座,来丰富研究生群体的课余生活。
他发起“伙伴共进计划”,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学习和生活中的心得;他参与“科技+学术会讲”,让不同学科之间进行融会贯通,碰撞出新的灵感火花;他组织“青春有约·湘约麓夏”,为湖大青年搭建专属交友平台,提升研究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幸福感、归属感。
通过参与“科技+”青春学术会讲活动,他深刻意识到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师生进行思想碰撞的重要性。在第一期活动中,来自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以访谈的形式分享了各自关于技术的思考,不仅从信息科学的角度探讨了基于AI的下一代内容生产新引擎系统,也从道德哲学角度深入交流了技术社会的技术伦理问题。
徐彦在湖大研究生会发起“伙伴共进计划”。
从校内到校外,作为湖大学生群体的一份子,徐彦也致力于向外展示湖大学子丰富的科研生活。以学院代表身份参加浙江大学举办的第四届微纳学术节时,徐彦积极发言,主动与参会同学交流自己在隐私计算智能安全芯片课题中的研究心得,也通过分享研究生会组织的丰富活动,展示了湖大学子阳光开朗、严肃活泼的青春风采。
徐彦在谈及微纳学术节的经历时说道:“各大高校的研究生会负责人不仅在活动中互相探讨学术问题、交流科研心得,也通过学生工作经历展示了各自研究生会的学生工作模式。创新的思想交流与多元的思维沟通让我在学术微纳节中收获颇丰。”
徐彦代表学院参加浙江大学第四届学术微纳节。
博士生涯不止是枯燥的学习和繁复的实验,徐彦在课业之外勇于挑战、乐于体验。纵使路漫漫其修远兮,他也秉持着“年轻就要勇于去迎接各种挑战”的人生信条,不断突破着自己的舒适区。在上下求索的过程中,徐彦享受着不一样的大学生活,也拥抱着不被定义的自己。
图片丨受访者供图
责编丨余楚倩阅读推荐
转载请注明来源:湖南大学(ID:HNU1926)